关于“光辐射安全”,这一强制性国标明年实施!

  • 时间:2025-06-06 16:12:55
  • 作者:admin

“强光有害”,你是否建立了这种意识或理念?“光强够用就行”,你是否真的做到了?照相机的闪光灯等强光照射辅助功能产品,你能否正确使用?

Image

如今,飞速发展的光电技术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推动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而与之相关的光辐射安全直接关乎大众身体健康,其重要性日益提升。《中国电子报》记者在7月24日举办的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年会上获悉,国家强制标准GB 44703—2024《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将于2026年10月1日实施。那么,这项强制性国标的出台和实施,将对光电行业发展、企业生产以及大众生活与健康带来哪些影响,不同主体应该关注哪些重点?


“千呼万唤”终出台


随着激光器、LED等新型人造光源的辐射功率和亮度不断提升,其在工业加工、医疗、通信、照明、显示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伴随而来的强光辐射对人体健康(主要是眼睛和皮肤)造成损伤的风险也不断增加。但从国家标准层面来看,原有的激光产品安全的强制标准(GB 7247.1—2012)已经不能满足光电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亟需覆盖全部发光产品(包含激光和非相干光两大类产品)及其工作过程控制的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的基础性、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发光产品的光辐射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在此背景下,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4)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具体部署,开启了一场历时8年之久的强标制定之路。
“就我个人40多年从事激光和光电子技术的职业生涯来说,本次光辐射安全强制标准编制是涉及技术面最广、技术和管理要素融合最难、协调难度最大、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项目。”作为《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标准第一起草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研究员孙殿中向记者感慨道。
据孙殿中介绍,在标准编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同性质的问题和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国民众对光辐射危害的认知水平、法规规章的健全程度、强制标准的严肃性、企业执行标准的自觉性等国情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由此带来了标准主要内容和定位方面的诸多问题,涉及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的配套,与国际标准的协调对应,风险策略的明示,专业人员和普通民众的标准使用群体兼顾,民众健康和企业便利的平衡等。
Image

激光器、LED等新型人造光源的应用日益普及


据悉,整个编制过程共有14次大的换版、近百个小的修改版本。“每一个问题都经历了充分讨论、争论、协调、综合平衡直到最终决定,所有问题都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最终确定了以光辐射安全分级、光辐射安全风险标识、发光产品安全控制、发光产品工作过程控制为标准主要内容。标准文本凝聚了编制组全体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达到了预期目标。”孙殿中说。

值得关注的是,《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是位于光辐射安全标准体系顶层、也是目前唯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也是我国在人造强光源光辐射安全领域首个自主制定的基础性、强制性国家标准,适用于所有发光产品及其工作过程的光辐射安全控制。据悉,《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于2024年9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将于202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简称“中国光协”)联合TC284,已先后在济南、武汉、深圳等地联合举办多场贯标培训活动,通过宣贯培训、交流研讨,实质性提高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光辐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光辐射安全标准的内涵,提高强制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执行标准的自觉性、正确性。


有望重塑光电行业格局


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非相干光产品光辐射安全基础性强制标准的空白,统一了激光和非相干光产品光辐射安全的通用分级方法,规定了便于普通民众理解的光辐射安全通用标识方法。中国光协学研技术部主任张寒松指出,《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的实施将对光电产业及下游应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代表着光辐射安全管理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向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张寒松从行业准入、技术产品升级、产业链协同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新标准实施后,所有发光产品必须符合统一的光辐射安全要求才能进入市场,市场份额将向技术实力强、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优势企业集中,这种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改善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减少无序竞争。
二是促进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为满足新标准要求,企业将加大在光学设计、材料应用和安全防护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不仅满足合规要求,还可能催生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国标旨在通过分级制度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三是带来产业链协同效应。新标准的影响不会局限于成品制造商,整个产业链需要协同创新,共同满足终端产品的光辐射安全要求。这种联动效应可能导致光电产业生态重组,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总体而言,标准的实施将推动光电产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影响深度和广度将远超一般推荐性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提出的新要求既全面又具体,企业应当通过主动适应新标准要求来提升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Image

《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将于2026年10月1日实施


推动建立“强光有害”全民意识


光辐射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戚燕向记者表示,此次标准规定了便于普通民众理解的光辐射安全通用标识方法,对于普通民众建立“强光有害”的意识、增强光辐射安全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可以以本次标准发布和实施为标志,建立“强光有害”的意识或理念,就像已被大众熟知的“噪声、污染、粉尘、毒害物质排放等有害健康”一样。消费者在充分享受人造强光源带来得便利的同时,也要明确“过度使用或不正确使用”强光产品,会对人眼和皮肤造成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永久伤害。在关注半导体(LED)照明、紫外杀菌灯等主要以发光为主要功能的产品时,要明白保证光辐射安全的最佳措施就是贯彻“光强够用就行”,不能片面追求“功率大就是能力强、越亮越好”等网红炒作热点,导致过度照射。
另外,也要关注照相机闪光灯、地埋景观照明等具有强光照射辅助功能的产品——若频繁使用、照射时间过长、距离太近等,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消费者要严格按照发光产品说明书使用、控制产品,必要时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相应的光辐射安全防护。
“标准对发光产品及其使用过程进行规范后,会对减少和避免强光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高民众生活质量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戚燕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光辐射安全的风险分级和风险标识方面,《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在直接采纳国际、国内普遍采用的GB/T 7247.1激光产安全、GB/T 30117.1非相干光产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专业分类和专业标识基础上,增加了适合中国国情、明示光辐射安全风险、便于普通民众理解的光辐射安全通用分级方法,风险由低到高分别为免除级、低风险级、中风险级和高风险级,提炼了各风险等级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风险特征;统一了光辐射安全的警告、禁止和指令的3类图形标志,给出了各专业分类的风险说明示例,还增加了便于普通民众认知和辨识的光辐射安全通用标识图形。
实施过程需关注三大焦点
据了解,强制性国家标准《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具有“2+2+2+2=1”的特点:即面向光电专业人员和普通民众2大类群体,集激光和非相干光2大类产品、发光产品(包括发光是辅助功能的产品)及其工作过程2大类控制对象,覆盖光辐射安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2大方面的通用要求于一体。它是支撑相关部门规范光辐射安全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光电及应用行业制定光辐射安全专业标准和通用规范的技术依据,也是相关企业制定光辐射安全产品规范/使用规程、履行光辐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要依据。
标准的出台是关键的第一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后续如何实施。孙殿中向记者指出,《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标准的实施,主要需要关注产品安全标准、产品安全控制、工作过程安全控制三大方面。
一是涉及光电产品的各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应根据本强制标准和GB/T 7247.1《激光产品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和要求》或GB/T 30117.1《非相干光产品安全 第1部分 通用要求》两个推荐性专业标准规定的光辐射安全通用要求,按照产品的预期用途和使用场景,分类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光辐射安全控制措施更具体的产品光辐射安全(通用)规范。特别是要规定(限制)和产品预期用途相匹配的光辐射安全最高风险等级。
二是发光产品,应该根据光辐射安全专业标准,确定产品的安全风险分类和专业标识;按照产品的预期用途和使用场景,确定适宜的工程控制措施;确定专业分类对应的通用分级和通用标识;将风险的分级分类、标识及工程控制措施纳入产品规范,并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明示风险标识;在产品说明书等随机文件中规定和风险等级匹配的操作使用、人员培训、场所控制、防护等具体要求,便于用户识别和控制风险。
三是发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相关企业要按照发光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方法使用产品,按照人员可能接触的风险程度,在工作场所规定适宜的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防护措施,并将光辐射安全纳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45001),保证发光产品生产、检验、使用、维修等全过程的光辐射安全。
“强标为发光产品和相关企业提供了合规操作依据,可以有效避免人身伤害引起的巨额赔偿和负面影响,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孙殿中表示。


关键词: 暂时没有数据

服务与支持

努力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咨询热线:

0532-67769518

微信
抖音
微博
WathsApp
facebook

联系我们

实时为您提供产品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Copyright©2021 青岛致远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鲁ICP备155455号-1 鲁公网安备37021402002280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